可能有人会疑惑,佛既然说诸法皆空,那么成佛是不是即空无所知。须菩提知道佛的智慧,究竟圆明,彻底洞见,超胜一切,所以对佛陀针对“五眼”的诘问都一一答复说:“有”。
佛陀接着用“恒河沙”来形容如来的知见圆明。佛对众多知见。每一众生的心念,刹那生灭,念念不住,每一众生即起不可数量的心念。然而佛能彻底明见,佛何以有此慧力?因为所说的诸心,即是缘起无自性的非心,假名为心而无实体可得的。之后佛说出了《金刚经》的名句之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说心在过去,过去即灭无,哪里还有心可得?若心在现在,现在念念不住,哪里还有实心可得?倘使说心在未来,未来即未生,这怎么有未来心可得?于三世中求心自性不可得,惟是如幻的假名,所以说诸心非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①?”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②?”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③?”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④?”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⑤?”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注释:
①肉眼:乃“五眼”之一。指人之肉眼。凡夫以此肉眼可分明照见色境,但肉眼受种种障碍而不通达,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载,肉眼能清晰照见近处之景物,至于远处的东西则无法看见;照见眼前之景物时,但无法同时照见的东西;能照见外在者,却无法照见内在的东西;白昼时能照见诸物,黑夜中则没办法看见。
②天眼:“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故名。一般人修行禅定也可得到天眼。天眼能洞见内外、粗细、前后、远近、明暗、上下,但仍有理障。天眼有两种,一种是从福报得来,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如天人;一种则是从修行得来,谓为修得之天眼。
③慧眼:为“五眼”之一。指智慧之眼,二乘圣贤照见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故称“慧眼”,因其照见诸法真相,故能度众生至彼岸。但慧眼因所知障故,有智无悲,虽胜天眼,犹不及法眼能悲智并用。
④法眼:为“五眼”之一。指彻见一切法之实相,了知俗谛万有之智慧眼。是菩萨为适应机缘,度化众生,故以清净法眼遍观诸法,知一切众生之方便门,故能令众生修行证道。
⑤佛眼:为“五眼”之一。指诸佛照破诸法实相,而慈心观众生之眼。佛名“觉者”,觉者之眼就叫做佛眼,即能照见诸法实相之眼。诸佛也同时具有肉、天、慧、法四眼的作用,所以无所不见、无事不知不闻,一切皆见。
⑥若干种心:即指依各种情形对“心”的分类,如真心、妄心、贪心、痴心、嗔心等。心,又作“心法”、“心事”。泛指所胡的精神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心、意、识。佛教对于心与物之存在,乃主张心与物为相辅相成之关系,不论任何一方皆不能单独存在,所以说色心不二。
译文:
佛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肉眼不?”
须菩提答:“是的,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天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慧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法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佛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像恒河中所有的沙粒,佛说这所有的沙是沙吗?”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继续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譬如一条 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个沙粒又是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所有的沙都是佛土,它的数目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你所处的这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念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呢?如来说的种种的心,都并非是真正的心,只是假名称之为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的心是不可得到的,现在的心也是不可得到的,未来的心也一样是不可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