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祖师说广学多知无益呢?因为念佛、读经、广学多知,这只是一个相而已,这只是一个外面的境界。对于凡夫的人来讲,他容易对境起心,什么样的境界起什么样的心,这个层面是肤浅的。比如在读经的时候,心里面可能要清净一些;在念佛的时候,心里面也可能会清净一些;广学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出好的境界、好的思想、好的行为。但是呢,当离开这种读经、念佛、广学法相的时候,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又会慢慢地退失了,会又没有了。凡夫的人就是这样,他的心容易被境所转,有好的境界,他可能就有好的心和善的念出来;如果是不好的境界,恶的环境,他可能就有不好的心和恶染的念出来。
总之呢,无论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这些善善恶恶都是在变化的,都是不持久的,这就是性习无定。你这一会儿是善心善念,过一会儿就变成恶的了,性习无定、善恶无常的境界就是凡夫的境界。此处是说,你不要总在境上打转,你看看我每天在诵经,听听我每天在念佛,你打听打听我是多么的长学精进。你好像是在修行,这只是一个法相,但是你见不见性?你见不见性与这些相没有关系,你心地上有没有改变?此法是内心深处的法,是见性大法。为什么要见性?见性就是要破无明,一直破到你最深处的那个无明,这无明哪怕就要见到光的那一刹那,就是无名的深处,也是你见到本性光明的那一刹那的时候,这个才是见性。
你要从内心深处下工夫,内心深处的东西要抛开,更不要说世间的一切东西,乃至所有境界中的一切东西,外相中的一切境界的东西,都不挂碍。这些都在很深的层面里,在更深的一层里。也就是说,你只有好好地去参,好好地去悟,去下工夫,才有可能意识到内心深层的东西,知道内心深处的东西。我们说了,真正想知道深处的东西,不下工夫不行。这个工夫是什么?首先你要息业养神。我们坐在这里,其实也叫息业养神。我们常说养息、养息,养息是什么?就是息业养神。息业养神这四个字非常重要,这是转凡入圣的途径。
——《禅修开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