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不要以为,在外面学了很多东西,用外面的东西装饰自己的心,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见自己的本心,一定是要见自己的内心,要突破自己的无明,来见自己的心体。这个是从外面得不到的,你从外面学多少东西你也得不到。这个见本心是一个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过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对有些境界说得很简单很容易,但是真正的境界来了以后,才能反映出我们内心修行的高低。我们心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包括我们的内心,每个人的内心境界都是不同的。
这个修行非常难。我们有很多居士已经修了很长时间了,甚至有的已经修了十几年了。但是呢?我们并不一定能够会道,不一定能真正的会道。我们要修禅法,这是一个空性的东西,最后还要用大菩提心、大慈悲心来决定一切。我们提倡发大心,大菩提心,提倡大乘佛法的主旨。大乘佛法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行菩萨道,这是大乘的一个标示。何谓小乘?小乘就是以完善自我为标准,完善自我、断除自己的烦恼。以断除自己的烦恼、惑为根本和目标。所以说,小乘就是自己把自己的烦恼、惑断除掉就可以,认为这就是可以成就。
我们的禅法应该是大乘中的大乘,应该是上乘,为什么这样讲?这是三个层次。怎么讲这三个层次呢?在小乘里面,是完善自我、让自己断惑、断烦恼。到了大乘里面,他讲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是要我们多行菩萨道。到了我们禅法里面,不这样讲了,他连行菩萨道都没有讲。他认为心为大,以心为大,其他的一切都是造作虚伪。禅法认为修行不用著于相,在哪里都可以修,行、住、坐、卧皆是禅,不拘泥于外相,怎么样都可以。他把这个禅更扩大了一步,让人的修行更自在了一步,达到一种自在。不但是个人的自在解脱,而且是心的一种自在解脱。更可以说,他超越了行菩萨道的范畴。我们行六度就是行菩萨道,行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大乘里面他一定要讲这六度的,这是一个行持的根本,这是自己本性上、心性上的一种修持,这就是大乘菩萨道。
——《禅修开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