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修天地
常净法师开示 义净文化 禅修天地 -
- 法雨甘露更多>>
- 越是没有修行的人,这个傲慢心越重,修行越不好的人,慢心越大,最后生大我慢。这是修行的一种障碍。 ——常净法师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更多>>
-
佛事咨询:13589008250
华严寺客堂:0533-8593541
淄博华严寺微信平台:HTHYS1
大地慈养院:0533-7289195(办公室)
-
- 常净法师开示
-
-
通澈禅师:《六祖法宝坛经》浅说(6)
禅法是这样,你自己修证,你自己内心境界的高低,受益不受益,能不能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东西只有自己知道,你自己知道说明你觉悟了,更多的时候,你自己不知道自己,说明你迷惑颠倒。你自己能识自心,能认识自己,这是觉悟者,自己能见到自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说佛法的授意,我们也应该知道,佛法是密法,是内法,密在自己心里,内是自心,所以佛法的利益不利益,自己清楚,自己得利益,别人不知道。而且佛法只有自己修了以后,你才能明白。你自己不修,只看书,听人家说,那是数他人珠宝,不是你的。只有真正自己去修了,自己去做了,你才知道。打坐,我们都知道,没有亲自去打坐的时候,打坐有什么难,不就是坐会儿啊,那还有什么难的。坐在那里像个木头似的,有什么意思?到底打坐里面有什么滋味?只有你坐了之后你才知道。
腿疼,腿疼是个什么滋味,怎么个疼法,你知道了,你疼过了以后,才知道。你再跟别人讲后,别人一听,对,你说的对,你是过来人。所以,这就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佛法,你不修你怎么知道?所以你不要光看,知道道理,要去做才行。“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惠明说,你是我师。惠能说,我们同师黄梅,我们是师兄弟,你要护持好自己的法脉。“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惠明问,我以后要到哪里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惠明行礼告辞。
“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惠明返回去以后,对追赶的众人说,这里没有,去别处寻吧,众人就相信了。后来惠明改成了道眀,避师上字。
惠能祖师躲过了惠明这一难,但是一十八难,难年不断,非常的不容易。
“惠能后至曹溪”,曹溪是广东韶关。“又被恶人寻逐。”这些人暂时是被惠明给安住了,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又去找。听说惠能去了曹溪,这些恶人又去追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四会也是广东那一带,就是混到猎人队里。“凡经十五载”,这十五年与猎人生活在一块。猎人是干什么的呢?猎人是打猎的,是杀生的,作为六祖他怎么混呢?就是与猎人为伍,与猎人一起住,甚至一起围猎。一般野兽都是晚上出来,所以猎人也是晚上行动,晚上出来打猎,也就是说从白天到晚上一直狩猎,大部分真正的猎人都是在晚上出来。当然打猎有因果报应。
那么六祖大师与猎人为伍的时候,他经常干什么呢?“随意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他是做这些事情。他常常借机说法。猎人让他守网,他偷偷地把猎物全部放了,所以打猎的都打不住。咱们这里的猎人少,在南方的深山里面的猎人很多,很多人都是以打猎为生。 “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他吃饭怎么吃啊?这个猎人是不吃素的,猎人说,“我可不是吃素的”,猎人杀生,是吃肉的,煮肉吃。那六祖怎么办呢?他就把菜放在肉边一起煮,别人吃肉他吃菜,这就是我们现在留传下来的“吃肉边菜”。
从这个吃肉边菜来说,从我们这个经上看,六祖在当时还没有出家,他只是一个净人而已,所以他混进猎人队里吃肉边菜,他吃肉边菜是这么个因缘。“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有一天他想,应当弘法了,不可终遁,说永远在这里混迹逃跑隐藏是不行的,然后他就出来了,当然这也是十五年以后了。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 来到了广州的法性寺,可能就是现在的光孝寺。六祖吃素已经十五年了。其实这十五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祖不是说三年后圆寂吗?
据记载,六祖得法走了以后,神秀大师不久也离开五祖隐至山中,在山中呆了近两年,后武则天供养天下的名僧、天下的僧人、天下的老僧,所以包括神秀大师还有嵩山的安大师,还有很多大师,出名的法师都接受了武则天邀请,到了宫中接受供养。在京洛一带,神秀大师当时的学生很多,弘化的影响很大。六祖来到广州的法性寺,已经是接法十五年后了。“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法性寺的印宗法师在那里讲《涅槃经》,僧俗有很多人在那里听,六祖大师也悄悄地站在一个边上,听印宗法师讲。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幡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殿里吊着的这些幡。我们都知道风一吹幡会动,就是这么个现象。有两个小和尚就开始争论了。一个说这是风动,风吹幡动,这个风吹幡动是什么原因呢?这肯定是风动,是因为有风才把这个幡吹动了。一个说不对,这动的明明是幡,你看不到风,如果没有幡怎么会动呢?一定是幡动。所以这两个小和尚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就像我们看孔子的经典里面讲的俩小孩辩日。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呢?“议论不已”,讲不清楚了。惠能站在廊下听到了,就讲,“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什么动?是你的心在动。哇,这一语一出,“一众骇然”,大家一听,惊叹,哇!这么高超的见解,竟然是“心动”,这是很高的见解啊。
那么多大众都不知道,都著于事相,著于风幡之动,并没有往心动上想,让惠能祖师一语点破。印宗法师一听,这是高人,不得了啊。“印宗延至上席。微诘奥义。”把他请到上席,说你给讲一讲佛法的奥秘。“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一看到惠能祖师,简明扼要,不是从那个文字上讲,全是从自性上讲的,根本不用看经书,《涅槃经》都不要看,你随便拿出一句来,他都能哗哗哗讲。“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印宗法师他就怀疑了:莫非你就是黄梅衣法的继承者啊?“惠能曰。不敢。”就是谦虚,不敢当。“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印宗法师知道了,然后作礼,让六祖把衣钵拿出来出示给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印宗法师问惠能大师你不是法的继承者么,五祖处讲的是什么法?怎么讲的?如何指点佛法?“惠能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说指授谈不上,黄梅禅法,只论见性,其它的不说。它就讲见性,只要见了性即是佛,见性即佛。不讲禅定解脱。它只讲见性,不著于相,不讲相。“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为什么不论禅定解脱呢?这一点上是印宗法师的疑惑,他认为修佛法就一定有禅定。我们修禅一定要入禅定,得几禅天,然后得解脱。得到这个禅定,解脱自在。怎么不论这个呢?“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你所讲的这个禅定解脱,这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二法是什么呢?二法就是说,你在修的过程中离开本心有一个法相的存在,这不就是二吗?说禅定也好,解脱也罢,这个禅定解脱就是与你自己内心、你自己的心性分开了,有所立了,这就是二。说这二的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什么是不二之法呢?“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怎么讲呢?法师你讲《涅槃经》,要是明了佛性,这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你讲《涅槃经》知道佛性,见性了,这就是不二之法。性与经,就是与你所讲的相不二,性相不二,这个是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这也是能大师的比喻,如这个高贵德王菩萨问佛,犯了四重禁戒,犯了五逆重罪,及一阐提,断善根佛性否?这也正是《涅槃经》里面所讲的一个教义,所讲的一个观点:犯了四重戒就是杀盗淫妄,五逆罪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一阐提是什么呢?断善根,无恶不作的。那么这些人是不是佛性就断灭了?也就是说世间上这样的恶人,是不是断了佛性?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说这个有两种,一种常,常是什么呢?常就是不灭的,是善根常在;一种是无常,就是善根一会有一会没有,这就是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这里很重要,断不断善根有两种,一种是常,就是永远存在的,一种是无常,就是忽有忽无的。你说断了善根,就是无常的善根会断掉。但是佛性不是这样,“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这个佛性非常非无常,这种存在的方式,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理解的,不是凡夫见地。常与无常是什么?那要么就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既不是常,又不是无常,这就是佛性。
你怎么理解?常人就无法思维,这个东西用思维怎么表述啊?既不是常又不是无常,我们认为一切事物不是常就是无常,怎么还能又跑出一个第三者来呢?这里就讲,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所以佛性不会断。这里讲犯了四重禁戒、五逆罪及一阐提的人的佛性不断,这也是涅槃经的一个观念。就因为这个观点,一阐提断不断佛性,曾经有一位道生和尚,就因为这个事讲法,石头点头。这是指非常非无常。这是一种。那第二呢?“一者善。二者不善。”这也是常人的一种理解,要么就是善,要么就是不善。但是,“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佛性,它既不是善,又不是不善,就是善与不善与它没有关系,所以它就是不二。我们讲佛性,它是善啊!你比如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善一定是好,恶一定是要去除。留善去恶,还是怎么,这些与佛性有关否?没关!因为佛性一者不是善,二者不是不善,所以说不二。这是一种。
再者,“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这是指蕴与界,蕴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指我们所有的认识,种种迷惑。界,就是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凡夫见二”,你比如娑婆、极乐这是凡夫见二。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这就是无二之性。在凡夫眼里,娑婆与极乐就是两个世界,这就是二。可在智者的眼里,其性不二。这个不二之性就是佛性。
印宗法师一听,“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说,我讲经,像瓦砾一样,你讲的这个论义,那简直就是真金。所以印宗法师非常高兴“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法师是先接法后剃发,先接的法,然后才出家。这是一个特殊因缘。“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所谓东山法门也就是指这个,从黄梅处所得的法称为东山法门。后来,六祖的法从曹溪传到了日本、韩国或者东南亚这些国家的时候,他们称之为曹溪宗。“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吏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这是说,惠能于东山得法,受尽了辛苦,命似悬丝,险些丢了性命,今日能得与各位君臣官僚僧尼道俗们同在这里,一起共同举办这个法会,这一定是累劫的缘分,也是过去生中因为大家一起供养了诸佛,同种善根,才得闻如上顿教之法。就是说大众聚会在一起修学佛法是不容易的,这一定是累劫的缘分,甚至在过去生中供养过诸佛,同种过善根,有这样大的福德,有这样大的因缘,才可能大家同聚会一处修法。“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就是说,此教义此经教是先圣所传,是诸佛菩萨所传,不是我惠能自己想出来的,我是延承了诸佛的圣义。闻了呢,各自除疑,各自除去疑惑,与先世圣人无别。大家闻法欢喜,作礼而退了,这一席就散了。
这第一节把六祖得法的行由给大家讲解了一下。他得法后一十五年正式出家,他就开始弘法了。后面讲的就是他的法的内容,他弘法的主要义理。
——《禅修开示录》
文字整理:义净寺禅修中心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6)
日期:2017/11/8作者:admin阅读:602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