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修天地
常净法师开示 义净文化 禅修天地 -
- 法雨甘露更多>>
- 越是没有修行的人,这个傲慢心越重,修行越不好的人,慢心越大,最后生大我慢。这是修行的一种障碍。 ——常净法师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更多>>
-
佛事咨询:13589008250
华严寺客堂:0533-8593541
淄博华严寺微信平台:HTHYS1
大地慈养院:0533-7289195(办公室)
-
- 常净法师开示
-
通澈禅师:《六祖法宝坛经》浅说(11)
“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五蕴烦恼都是虚妄的东西,给我们造成了烦恼,比如拼命地赚钱,不计一切后果、不择手段地要赚钱,赚钱我可以享受一切,活得自在,这是五蕴烦恼的一种。赚钱的过程不择手段,烦恼重重。赚了钱以后,也是烦恼重重。放在哪里都害怕,放在床底下,怕让老鼠咬了;放在柜子里,怕让小偷偷了;放在银行里,怕让人家查了。干脆把钱花了吧!花钱要有地方,干脆吃喝嫖赌吧!造业了,从始至终就是烦恼啊!可是迷人不觉知,认为这很好啊!六祖告诫我们,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没有智慧的时候,把假的东西当成真的东西。
还是那个比喻:抓彩票,一下中了几百万,一夜暴富,第一件事,换老婆;第二件事,换地方,买别墅,买豪华车;第三件事,享受,夜总会歌舞厅等等;第四件事,投资赚大钱,正经生意赚钱慢,就投高利贷吧!没有经验,结果人都跑了,钱也没有了。几年过去了,或者回到了老样子,或者负债累累了,这种发外财的人都会不如从前。所以叫五蕴烦恼尘劳,不要把它当做一种好的东西。有的人求官位,官迷心窍,从科级、处级、厅局级、部级……,一直追求着,本身这就是烦恼尘劳的东西,迷了就不行,当官很好,太着迷就会出问题。我们要用大智慧来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不要让自己的心烦恼,只有用大智慧,才能摆脱这种尘劳,才能不被五蕴所困,如此修行,定成佛道。修行,看《六祖坛经》很有意思,后面更有意思。深入了解《坛经》,对于修行来说,你会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说:“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
在此处,他说,“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这是一个什么因缘呢?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为什么要生八万四千智慧呢,这一般若,当然是上面讲的摩诃般若。为什么能生出八万四千智慧呢?是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就是说,只要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我这里就生八万四千智慧,这智慧是用来对治这个尘劳的,如果没有尘劳,就不用智慧去对治了。所以说,只要有尘劳,就要有智慧的出现。只要有般若,就有智慧的出现来对治尘劳。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如果说无有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同样讲到自性的出现,自性的不离。这里,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知道,尘劳与智慧是辩证的,是统一的,是不二的。八万四千智慧的出现,是因为有八万四千尘劳,所以它是不二的。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懂得这个道理,就叫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说能悟此不二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此不二法,我们说有八万四千尘劳显现了八万四千智慧,因为有无量的众生,所以又显现了十方三世一切佛,显示了无量的佛法。那么悟此法者,这些尘劳也好、智慧也好,都是不离自性的,都是自性中所具有的。所以说,悟此法者,就是无念、无忆、无著,那这个无念、无忆、无著,就是不起诳妄。诳妄,就是一些妄见。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用自己的真如本性,以智慧观照。观照什么呢,观照我们的自心,就是“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于法不取不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所观照的一切法,既不自取,又不断灭,也不舍弃,我们说,佛法门中不立一法,同样,不舍一法,这就叫不取不舍。无量的法门,不取不舍。这是真如自性的显现。无量的法门,不舍不取。这个不舍不取,又是一个不二的辩证。我们往往是要不就取,我们修一法,要不就舍,我们不修一法。他不是这样,以不舍不取的心对待一切。
当然在此处,他这个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性真如,智慧观照,于一切法的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这需要我们深入地去悟、去体悟,乃至你穷毕生的精力能把这几个词体悟明白,那你就见性了,那你就有成就。所以说,什么无念啊、无忆无著啊,不起诳妄啊,真如自性啊,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啊。就这几个词儿,只要你深悟了它的本质,观照了它的本质,那就是见性成佛。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你想入这个甚深法界,想深入到佛法里面,在这个智慧海中去深游,那就是说欲入甚深法界,般若三昧。这个般若三昧,就是智慧的三昧。三昧就是一种大智慧,正定嘛,咱们讲定,其实就是专注,也是一种修持的一种不退转,修持的专一、专注的一种不退。要到这个般若三昧,到大智慧海中,须干什么,须修什么,须修般若行。行,就是如何修行这个般若,如何行持,我怎么去做。该怎么去做呢?就是持诵《金刚经》,即得见性。六祖在这里把《金刚经》又一次推到了无上的地位。就说你如何去见性呢?你去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当然说这个持诵,你须得深了《金刚经》的妙义,深了《金刚经》的妙义真谛,才能见性。同样,我们也在持诵《金刚经》。一开始,我们要求大家把《金刚经》熟背。就是要深刻地把它印在我们脑海里。虽然我们还不能与体性相融合,但是我们至少也在思维印象中种下很深的种子,影子烙得很深。所以大家对《金刚经》呢,一定要去读,深研它,这也是六祖大师极力地推崇的一部经典,这也是般若行的一部分。就是去诵《金刚经》,这也是般若行。
当知此经之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经的功德分明赞叹的,不能一一说来。此法门是最上乘。就说《金刚经》所讲的这个法门是最上乘最上乘的法门,为大智人说。这个《金刚经》是为什么人说的?是为大智慧的人说的,为上根的人说的。小根小智的人闻,心生不信。此处分出大小根智,这是一个对比。为什么说《金刚经》此法门是为最上乘,为大智、上根人所讲的?后来,有人问六祖,说我们这个禅法,这个法门,接引的是什么根机的人呢?六祖回答,接引的是上根机的人。那么,我们在这里就有个问题:这个上根机的人,《金刚经》说是大智、上根之人。这个怎么区分?这个上中下,你这个根器,是上根机啊、是中根机啊、是下根机啊,这个上中下到底如何去区分,怎么认定我们的根机是上中下?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说而已。怎么这样讲?
——《禅修开示录》
文字整理:义净寺禅修中心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11)
日期:2017/12/3作者:admin阅读:60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