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修天地
常净法师开示 义净文化 禅修天地 -
- 法雨甘露更多>>
- 越是没有修行的人,这个傲慢心越重,修行越不好的人,慢心越大,最后生大我慢。这是修行的一种障碍。 ——常净法师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更多>>
-
佛事咨询:13589008250
华严寺客堂:0533-8593541
淄博华严寺微信平台:HTHYS1
大地慈养院:0533-7289195(办公室)
-
- 常净法师开示
-
通澈禅师:《六祖法宝坛经》浅说(12)
所谓上根机之人,我们在《金刚经》里面不看到了?什么是上根机之人?闻此经典,闻法即生信受,听了《金刚经》后,马上即生信受,这是上根机的人。有的人呢,闻到《金刚经》以后,不生信受,反而是狐疑不信,这也是在《金刚经》里说得非常明白。须菩提问,假如说后世的人闻到此经典狐疑不信怎么办?佛说,闻此经典,所能信受的,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而是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所以说,这些人,能信受《金刚经》的义理的,一定是有无量的大福报、大福德因缘的。所以呢,小根小器的人,他不会信受。所以是这样的。这能信受的,持诵信受的,这就是大根机之人。而有的人不信,是正常的。
后来禅法的接引,就是把狐疑不信此法的统统称为下根机之人,能信此大法的统称为上根机之人。现在,有的人说,我们这个根机不行啊,我们是下根机人,我们是劣根机。就是说,自己把自己搞得好像是很谦虚:你看我们是下根机的人,不能修这个法。其实不是这样,只是你不去信受此法。或者有的人尚有迷惑。其实呢,有些越是谦虚的人,修行越精进。越精进的人,越是上根机的人。有的人不精进,有的人只是夸夸其谈,自说我是上上根机的人,反而是下下根机之人。所以说,我们对根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实反过来,我们从自性上来讲,所有的人,只要信受此法,皆可以修持。当然,你不信的,你再跟他说他也不信,不信此法的人,他绝不会修。所以说,对金刚法门,应该说,信受者即是上根机之人,就可以修。为什么呢?小根小智的人往往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把城都淹了。如漂枣叶。如若漂的小叶子。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这就是讲了,说天上的龙下雨,城邑聚落,如漂枣叶。都被雨水所淹。大雨,大法雨。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这里呢,也就是形容本身我们的这个大法,这个金刚大法,就像大雨一样。若最上乘的人,上根利智的人,他是听到这个《金刚经》以后,会是心开悟解,噢,豁然开朗,哗,马上明白了。心开悟解,悟到什么呢,噢,知道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就具有般若之智,自己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常观照自己。不假文字,不用借助文字再去学,不用借助文字再来开智慧。很多人以为诵经可以开智慧,诵经是可以开智慧,但是智慧还是在本性所具,不是经中所有。智慧在哪里,智慧还是在自己的本性里面,智慧不在经中。
所以说,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呢,就像雨水,其实呢不是天上就有雨,元是龙能兴致,是龙给下的。其实我们现在明白了,这个龙是哪里来?这个龙还是从我们下面上到天上,又下来,原来是地面上的水,蒸发上去了,然后形成雨,下来了,再上去,再下来,其实天上本没有雨。那么六祖在这里说雨是龙所致,他把这个物理现象归结为龙能行雨。那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雨并不是从天上下来的。从我们这个佛学的观点,其实也是从心中所有。
此雨,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说龙所兴致,赐如是雨水,这说的是法雨,令一切众生超度,有情无情都能得到滋润。说百川众流,各种小溪流,最后总要入于大海,合为一体。众流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最后无论我们有多少这种小溪流,多少这种小智、妄执、妄想,最会总要归于大寂灭海中,这就是般若之海,最后都要流到般若之海中。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小根之人,就像小草小树一样,被这个大雨一下一浇,给灌死了。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把小草小树给淹灭了。这里就讲这么一个道理。说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不能增长,反而自倒了。“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此处一定要明白,我们说小根之人也好,上根之人也好,他的自性佛、本性的智慧、自性的般若,是一样的。为什么小根之人被大法给淹了,而上根之人反而心开悟解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样具有佛性的人,同样具有同等佛性智慧的人却有了上根下根之分呢?遇到大法的,有的被滋润了,长得更快,有的被灭了,被淹了,蔫了。为什么同样是一个大法,同样自性,同样的众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类人呢?云何闻法不自开悟呢?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那为什么小根的人闻法不能开悟、不自开悟呢,就是因为邪见障重,烦恼根深。不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够,是因为他的邪见太重了。所以说闻到此法的时候,他就认为,这不可能啊,见性成佛,不可能啊,我们能成佛?就我们这种人能成佛?就我们这种人能见性?我们这种人还能有大智慧?我们这种人还……怎么怎么,这就是邪见。邪见障重,烦恼根深。这是一种。
这一种人求佛,求外来的佛。求佛把他的烦恼降伏,消除他的业障,外来的佛保佑他,升官、发财、长寿、健康、平安,求佛保佑他,并没有去想用自性的智慧来保佑。所以呢,这就是邪见障重烦恼根深。并不是说他本来没有这个如来之智,他也有,但是就是因为他的障重,所以他不信。所以说,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一样,很厚的云把太阳光给遮住了,风不吹它,日光看不到啊。所以说,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
般若智慧,一切众生都本具有,也没有什么大小。但是就是因为迷悟不同。有的迷,有的悟,所以,所显现出来的智慧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这个迷的呢,迷心外见。迷心人,修行觅佛,觅外来佛,不修自心,光是求外面的佛,光是拜佛,不求自性,未悟自性。这就是小根。这是未悟自性的,修行觅佛,到处拜佛,到处找佛。
若开悟顿教的,不执外修。不执著于外修,而只于自心常起正见,常观照自己的心,常观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这就是见性。自己常观自己。常起正见,时常观照自心,因为他具有这样的正见般若,观照自心,烦恼尘劳常常不能染污他。没有烦恼,这就是见性。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这是个什么东西?“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这是什么东西啊?这就是我们的般若自性,这就是我们的佛性,这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内外不住,”就是说,内是指内心,外是心外,既不在心内,也不在外。去来还自由,内外不住,哪儿也不住,去来自由,很自由。去来自由,又能除执著的心,通达无碍。这样去修行,与般若经无差别。
只有这样去修行,就与你所看的经典是一样的。那你只要这样去行,你就不用看这个经了,你看这个经做什么?你所做的,你所修持的行为与经本是一样的。那你所行持的,就像是在行持一部般若经一样,就是一个大智慧经。所以说,这个也是一个正修心、般若心,也是一个般若行。内外不住啊,这个内不住,外也不住,内外不住,来去还自由。只要你有住,就不自由了。“能除执心,通达无碍。”此行就是与般若经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讲得非常清楚了,六祖大师讲,说一切修多罗,修多罗是什么呢?修多罗就是经啊,经称为修多罗。一切修多罗,一切经书,及诸文字,就是修多罗的文字,就是所写的这些论著啊,所写的这些东西,包括所谓的大小二乘法与十二部经。三藏十二部,十二部就是指十二种题材的经,它是怎么出来的呢?因人而置。就是说,它是有针对性的。这个经书是给谁看的?是给众生看的,给迷人看的。因为众生有妄知妄见,众生迷惑颠倒,又有根器不同,所以才有了这不同的经典。这就是因人而置啊。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根机、什么样的智慧,看什么样的经对治。这就是因人而置。
“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如果没有众生——这里,六祖这里没说众生,而说世人,没讲畜牲、没讲鬼道,没讲天人,没讲修罗,没讲其他道的众生。他不讲众生,他叫世人。其实我们也知道,只有人才能看这个经书。所以说,如果没有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为什么呢,这个万法,就是针对世人,不同的世人,不同的业障,不同的妄想,所以就用这个东西来对治,此法就是用来度你的。所以说,如果没有众生,岂能有佛?岂用佛?众生都没有,他要佛干什么呢?如果没有世人还要这个经干什么呢?用这个法干什么呢?法就是对治尘劳的、对治烦恼尘劳的。所以,此处谈的也是辩证的统一。
——《禅修开示录》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12)
日期:2017/12/7作者:admin阅读:64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