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修天地
常净法师开示 义净文化 禅修天地 -
- 法雨甘露更多>>
- 越是没有修行的人,这个傲慢心越重,修行越不好的人,慢心越大,最后生大我慢。这是修行的一种障碍。 ——常净法师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更多>>
-
佛事咨询:13589008250
华严寺客堂:0533-8593541
淄博华严寺微信平台:HTHYS1
大地慈养院:0533-7289195(办公室)
-
- 常净法师开示
-
-
定慧品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这个法门是以什么为根本呢?是以定慧为根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六祖大师认为定慧是一体的,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我们凡夫总认为,先有定后有慧,把定慧分开来讲。我们说戒定慧,就说先有戒,后有定,然后有慧,好像有个阶次。这个貌似的阶次好像很有道理,先学好学的,后学难学的,也符合常理,但是却与人的自性真理不通。所以说在世间看上去很有道理的东西,但不一定是真理。
就像这个定慧一样,六祖大师说了不要认为先有定后有慧,定慧本身就是一体的,因为定是慧的本体,因为有定才能有慧,定就是慧的本体,慧就是定的用。你说你有定,怎么体现你这种定呢?是用智慧来表现的。你有没有定力,所显现出来的就是智慧。这就是慧,用慧来表现你的定力的深浅,智慧越大你的定力就越强,也越大。所以他说定慧是不二的,此法门就是以定慧为根本。“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不要认为先有定发慧,或者先有慧发定,作此见者就说明法有二相,这样的见解是错误的。你口说善,心不善。你口上说的好像是善意的,其实你的内心是错误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这就是说空慧。“若心口具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就是说表里如一,心口具善,定慧即等。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诤,就是口辩,一种辩论,争论。说这个修行不在争论上。“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如果你争论先后,是先有定,还是先有慧?非要争论这个先后,即同迷人。你若是老是诤先后,这就是迷人。不但断不出胜负,却增我法。就是最后你没有争论出什么,却更增加了我的执著,我法的执著。就像人们说,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蛋在先,还是鸡在先?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在这里争来争去。这个定慧之争也是讲这个道理。这也像风吹幡动之争,到底风动呢?还是幡动呢?到底怎么回事呢?老是在诤,这就是迷人啊。“若诤先后。既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定慧也是相。所以不离四相。只要你在争论,不能相等,那就是不离四相: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既然修行,那就要于相而离相,不能离相就有执著,就会增我的执著。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这个定慧跟灯光是一样的,有灯就有光,无灯即暗。光就是灯所用,灯就是光之体,是这么个关系。也像我们现在的电灯,只要一通电就发光了,灯光是一体的。你不能把灯放到一边,把光放到另一边。或者只要灯不要光,或者只要光不要灯,这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两者是分不开的,定慧也是分不开的。还有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要提出一个定慧?
这个定慧与我们的心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定慧是我们的心的所用,在修行当中,何为定?何为慧?定就是一种内心的一种定,不为内外所动称为定。不为内外所动,那要有很大的智慧才能做得到,显现了我们的智慧不为内外所动。这个定慧之法,也是我们在修行当中需要的。比如说我就修定,不要慧;或者我就修慧,不要定,这些都没用,这在修行中就知道了。就像有的人学禅,光学口头禅,说的天花乱坠的,理论讲的一套一套的,但是真正内心的贪嗔痴一点儿都不减少,一点儿都没有改变。你说他是有定,还是有慧啊?其实他是无定无慧。看上去很聪明,什么道理都懂,很像有智慧的,其实他没有智慧,因为他没有定。
为什么?因为他总为贪嗔痴所动,总为各种欲望所动,他内外都不能有定。还有一种人,他说我有定,我能坐在那儿不动,这种也不行啊,这种的没有智慧,哪来的定啊?这不叫定。在修行中也是这样,不是你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就认为这是修行,这是错误的,什么也不干这不等于是修行。所以说,定慧在修行中是高度统一的,是一体的,是不二的。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这就是一行三昧。一切处,就是无论在任何地方,行住坐卧都是直心。何为直心呢?就是统一的,心口都是一致,都是平、正、直的东西,这就是直心。常行一直心,这就是一心三昧。“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
何为道场?直心就是道场。何为净土?直心就是净土。所以这个心直很关键。“心行谄曲”,你心里面行的是委曲的东西,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想的又是一套。口里面说的是善,行的是恶,想的是善善恶恶,所以这些都不是修行。“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就是说,口里面说的是一行三昧,说我的心是直的,我不是小人,把自己标榜是圣者再来,但是心地却是不行直心,往往是这样子的。“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这里行直心的一个表现,对法不要执著,对一切法不要有什么执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修法都容易著于法相。“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说我是行一行三昧的,一行三昧也不要去执著。
“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你不要说这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什么?迷人老是著法相,认为一行三昧就是常坐不动。我坐在这里一动不动,我每天坐在这里不动,参禅论道,我妄心不起,我就是在修一行三昧。六祖大师一句话就否定了:作此解者,既同无情。你坐在这里啥也不干,你就是个无情物啊。你就是块石头,木头啊,你本来是个有情的人,有情的众生,是叫你觉悟成佛,你坐在这里却把一个有情的人修成了一块木头,修成了无情的众生,这个是障道因缘。为什么是障道因缘呢?有的人说我不理解啊,我在这里我动都不动,最起码我不造业啊,我什么都不做,我什么事都不干,你为什么说是障道因缘呢?有的人认为,在一个屋子里,只要不出去不就是闭关吗?一直闭着,这就是在闭关修行。看六祖大师怎么讲。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何为是道?道是须要通流的,通流就是说,你不要常坐不动。不动就叫滞,就停下来了。不管你住也好,坐也好都是要通流的,不能光坐在那里不动。说道须通流,何以却滞?为什么你老是停留在这里,滞在这里不动呢?“心不住法。道即通流。”何谓通流之道?就是心不住于法,道就通流了。这里这个心不住于法,是一种大智慧因缘。何为心不住于法?凡是对法的执著,对法相的执著,统称为执。“心若住法。名为自缚。”你的心要是住法呢,即是自己束缚自己。所以这里说,要心不住法。
“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如果说修行要常坐不动,认为这就是修行的话,“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这个在《维摩诘经》里面知道,说舍利弗宴坐林中,坐在这里干什么?他说我在这里修禅,我在这里打坐,我在这里修行。他被维摩诘呵责,说你打坐就是修行吗?你坐在这里就是修行吗?我们还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怀让禅师接引马祖的时候,他看到马祖打坐,问他坐在那里干什么?马祖说,我坐在这里见性成佛。怀让禅师没吱声,他拿了一块砖,就在那里磨。马祖问,你磨砖干什么啊?怀让禅师说,我磨它作镜子。马祖说,一块砖你怎么能磨成镜子呢?怀让禅师说,我这块砖磨不成镜子,你坐在那里就能成佛吗?问题就在这里出来了。这就是说,你对法不能执著,不能住。你不要认为你坐在这里就是修行,当然你也不要认为跑着就是修行,也不要认为站着就是修行,你也不要认为做事就是修行,所以,修行也是行不住。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26)
日期:2018/12/15作者:admin阅读:976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