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修天地
常净法师开示 义净文化 禅修天地 -
- 法雨甘露更多>>
- 越是没有修行的人,这个傲慢心越重,修行越不好的人,慢心越大,最后生大我慢。这是修行的一种障碍。 ——常净法师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更多>>
-
佛事咨询:13589008250
华严寺客堂:0533-8593541
淄博华严寺微信平台:HTHYS1
大地慈养院:0533-7289195(办公室)
-
- 义净文化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学者,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昨天我们听了一天的论坛,我有个感觉,就是关于义净大师的生平事迹、丰功伟绩、古今影响、历史价值、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济南市长清区的联系等等。包括对常净法师的影响,几乎都讲到了,都讲圆满了。甚至还有人说通过昨天一天的会议,使不了解义净大师的人了解了,所以今天再来讲的人特别为难,如果关注于义净大师来讲,我觉得该讲的都讲的差不多了,再讲就有些重复了,重复不好。一重复就不喜欢听了,但是要不重复离题太远那也不行。在这里开纪念义净大师的论坛,离开主题太远也不行。所以我想了一下,我想讲一个题目,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来认识佛教,以义净大师为例来认识佛教。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因为在今年的3月27日,习近平主席有一个演讲,这个演讲我统计了一下,有一段话论述佛教。在咱们国家领导人的所有讲话里面,几乎是最长的一段讲话,内容非常丰富。而这个讲话就是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来谈各个宗教。关于佛教说了一大段。所以我从这里得到一个启示,也就是说,以前对于对佛教组织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重视不够,为什么现在重视了?是他的这个精神,和现代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今天开的这个会,虽然人数已经不少了,但是也不是一个非常大的会议,但是这个会议的意义会很大、影响会很大。我想从四个方面,通过认识义净大师的贡献,来谈现在我们对佛教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我分四个方面讲。第一个方面,正是因为佛教文化传到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互鉴,才使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习近平主席有一句话,文明因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为互鉴而精彩,大家想一想,在佛教到中国来的时候,中国本土没有一种这样的宗教,也就是,以共同信仰为纽带,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遵守一定的教义和实践,并共同进行修行,这样的宗教团体在佛教来到之前是没有的。所以佛教来了以后,给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许多崭新的因素,中国人是闻所未闻。比如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这些我们国家原来没有,中国人认为人有生必然有死,人从出生到死就这么完了。死不能复生,这个是中国人的老见解。但是印度的佛教来了以后,带来了新的见解。他把这个生和死,这两种生命现象,看作是在时间上重合,地点上分开的两个现象。这个话说的的有点费解,这个是学术语言。大白话就是说,这个地方有一个生,有一个生物生了,不管是人也好或者动物也好天人也好,同时会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生物死亡了,这个叫轮回。所以中国人讲有生必有死。佛教在讲法上加了一句,死必有生。死必有生是中国人后来才接受的。举这个例子,就是说类似的这些观念大家都以为是中国固有的,实际上中国没有,是佛教来了才有的。所以我们现在的诸如打坐参禅、般若思想、涅槃思想、唯识思想、华严思想、禅学思想等,核心内容都是印度带来的,中国没有。这样一来中国的固有文化也丰富了、也多彩了,功劳归谁呢?归像玄奘、义净这样的大师,是他们求法取经带回来的,他们把这些新的东西带回来,他们当时的地位就好像咱们改革开放的时候,一开始的那些留学海归人员一样。因为只有他们才懂外语,只有他们才了解外国的情况,他们的地位非常高。就是他们推动了中印文化的交流,所以我简单的说第一点。我们从文化交流互鉴的角度,怎么认识佛教呢?第一个认识,他给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了新因素。没有这些,只有我们那些土生土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到回头一看,我们会觉得不那么丰富、不那么多彩。刚才在台下和一位法师聊禅拳道,要进行身心修炼等等,没有佛教,中国本土生不出来这种思想,生不出来这种实践。我们如何看待佛教呢?要认识到,佛教使我们中华固有文明更加丰富、更加多彩。你要想把佛教从中国固有文化里面拉出去,要说那个不是我们的东西,那中国原来的固有的文化你就看不清他是什么面目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佛教经过2000多年在中国的发展,他已经不单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一种集中华文化发展集大成者,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形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唐代的时候,就在中国的宗教领域,形成了一个格局,就是儒释道三教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佛教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到了现在再这么说够不够?不够。为什么?你说他是一部分,这一部分我不要了,我要那一部分,这个胳膊我不要了,我要另外一条胳膊。好像这个可以分开,实际上是分不开的。为什么呢?从唐代以后,三教融合发展,互相吸收。吸收到了最后,三教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到了这个1911年,中国的封建王朝彻底灭亡以后,儒家就不存在了,因为没有儒氏了,这个阶层是不存在的。道教的发展不如佛教,在这个时候,佛教不仅洗手儒教和道教的思想;而且也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吸收民间信仰的思想。他什么都吸收。你不能光说,儒教讲忠讲孝,佛教比你更讲忠更讲孝。不能说佛教光把儒家吸收了,他什么都吸收了。所以,你要看今天佛教里面有什么,什么都有。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的他都有。所以佛教是从一个面上,对中华文化进行了集大成。在这种集大成的情况下,你要再说把这个佛教去掉,已经不可能了。你把佛教去掉以后,中国文化整个没了,他是从一个方面集大成的,不是他跟其他的没有关系。不是说这一部分没有关系,你把他割了也就割了,但是这个不行,他是全部吸收了。你讲其他教,他里面都有,后来到宋代以后的经典,你看道教经典、看道教的书,你都分不清他是禅宗的书还是道教的书。所以我们呢第二个认识就是,佛教已经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地位上去了,不要再歧视他,再要说他是外国来的东西,谁现在再要说佛教是外国来的东西,对不对?对了一半。为什么?因为他原始的东西、核心的东西是外来的,但是中国把他改造发展了。这已发展成了集大成者。那一次有人问我,魏教授你老说中国佛教和外国佛教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都是佛教,怎么个不一样法?我说你看我的名字,魏道儒,有道教有儒教就是中国佛教;没有道教没有儒教就不是中国佛教;有道教有儒教又不在中国的佛教就是受中国影响的佛教;没有道教没有儒教就记不住我的名字,你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佛教。以上是第二个认识,第三点就是。由于文明互鉴啊,导致其功能特别大,大到什么程度?大到佛教文化已经影响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你列举一下中国的哪一个行当没有受到佛教影响?学者们经常讲到,在音乐方面有影响,在宗教方面有影响,在艺术方面有影响,等等等等。其实是列举不完的。连建筑、中医等,什么方面都有影响。为什么?因为佛教是一种精神产品,佛教一旦渗透进中国人精神活动中,也就等于涉及和覆盖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当一种信仰渗透进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时候,那你的任何活动都带有佛教的烙印了。那么,物质文明的各个层面,文化的各个方面,就都会受到他的影响。因为你的脑子受到他的影响啊,你做什么都会受到他的影响。所以你要说要把佛教影响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列举清楚,你文学列举文学,哲学列举哲学,中医列举中医,谁都列举不完。你搞武术的也列举不完。为什么?这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就会普及到各个方面。所以第三点就要认识到,像义净大师、法显大师,以及其他大师的求法取经,求来的东西,已经影响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第三个认识就是认识到,文明交流互鉴的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和非常不可思议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固化到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里面,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品。第四点,我们要认识到,没有中国人的努力,佛教不可能成为世界性宗教。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在佛教文化的世界传播过程中,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教是在公元前2500年产生的,释迦摩尼佛创立了佛教,到了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也就是过了一千二三百年的时候,中国就成了大乘佛教的第二故乡了,佛教在印度就开始慢慢衰落了,中国就开始发生一种巨大的变革。什么变革呢?从隋唐时期开始,中国从佛教的输入国变成了佛教的输出国了。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咱们光知道求法取经,光知道学习,从隋唐以后,咱们是传经送宝,是把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所以中国对于佛教的贡献,不是光西行求法,还有对国外的传经送宝。传经送宝可不像二道贩子一样,把白菜从印度拿过来直接卖出去,是经过咱们改造过的佛教。像咱们改造后的的关公啊、禅宗啊、天台宗啊,都向外传,这些印度是没有的,是中国人根据中国文化的需要,重新创造的一个佛教,向外传出去了。这样一来继续发展,情况又大变。到了公元13世纪的时候,佛教在印度就灭绝了,没有了。这个时候,佛教在中国是大兴,一下传到东亚许多地区,到了二战以后、到了20世纪以后,佛教传遍世界。如果没有中国人,佛教怎么能成为世界性佛教,怎么能成为这么个样子的宗教,你看你朝东北一走,走出亚洲你一看,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这个名字才有30年,以前叫喇嘛教。现在是学者新给起的名字,是我们老所长任继俞先生起的这个名字,大家都接受了。还有汉传佛教里面这个宗那个宗,在全世界都流传,是印度进来的吗?既是又不是。其中有些思想是印度的,但是他的整个巨大的内容里面,好多内容是中国的,不是印度的。所以,我们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待佛教,以义净法师为例来看佛教,就会对佛教有新的认识。通过对佛教有新的认识,也就对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文化交流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感到自豪,因为这都是古人的贡献,不是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自己要贡献,要实现中国梦,就要看一看我们自己有没有比先人做的好。能不能把中国现在的文化,给他们传经送宝送出去。当然人家当宝不当宝咱也不知道,也不知道人家接受不接受,如果中国文化真的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多元化。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之前,咱们是弱势。因为咱们的文化,在150多年来,都跟封建、迷信、落后、愚昧划等号的,只要是中国的东西,不管是啥东西,都是封建的、迷信的、愚昧的、落后的,现在这种思想在我们脑海里面影响还是很大。只要中国的东西,都跟不好划等号。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中国的一些前辈做的这么光辉灿烂的事情,我们就会对中华民族充满信心。我们这次会议,也会充满光辉、影响很大的。我不是研究义净的专家,说的都是自己觉得能沾上边的话,说的不妥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魏道儒教授在“义净法师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日期:2014/5/27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魏道儒阅读:18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