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参问:关于原始佛教理论。
禅师开示:最后的理论,当然是最完善的理论。后面的理论,是完善前面的理论。后面的理论完善了,前面的理论自然就被淘汰了,就是这样。这个是很正常的,理论是在不停地完善。
为什么佛教理论在不停地完善?原来印度佛教的毁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理论上出现问题了。出现了什么问题?当时印度教出了一位哲学家,他把他的理论给完善了,把佛教的理论给同化了。他把释迦牟尼佛作为他那个湿婆生的第九位太子。他说湿婆生的第九位太子是释迦牟尼。这样一来,好了,都去信印度教了,不去信佛教了。那佛教这个佛祖最高是他的太子,是他的第九个孩子,那还信他吗?所以,他的这个理论同化了佛教理论,而且,印度本土的思潮又具有基础,这一下对佛教有了根本性的冲击。所以,致使佛教在印度连根儿都断了。
在中国,虽然有法难时期,但是它的根儿断不了。一旦政治运动过去了,马上这个民众自然又复苏了,对佛教的信仰又自然复苏了。它这个根儿没断,根儿是什么?就是教义,就是老百姓对佛法的理解、认识,这个没断。虽然,我们中国有道教,还有一些外来洋教等等。但是,他们的教义没有同化了佛教。而我们佛教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与它们各自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没被同化。
所以说,即使有了法难,拆庙啊、还俗啊。但是,在民众中、在老百姓中,还没有断灭,它有思想基础。一旦这个运动过去以后,佛教又恢复起来。佛教恢复不是政府倡导,或者哪一个人倡导,这是社会民众的需要。基础是社会民众的思想需求。所以,这个社会民众的思想很重要。(选自《禅修开示录合刊(一)》通澈禅师答疑开示部分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