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参问:第一,《金刚经》和《楞严经》,学哪一个成就得更快?
第二,坐禅的“禅”到底是什么意思?
禅师开示:《金刚经》和《楞严经》,学哪一个成就更快?这个不好比了。这个就像我们吃饭,馒头跟米饭,哪一个能吃饱啊?一个馒头,一个米饭,吃啥也能吃饱,吃啥也吃不饱,所以说它俩不好比较。要说成就都可以成就,你要说成就得快慢,这个与它俩没有关系,与吃这个的人有关系。就是一个馒头和米饭,你吃得快就成就得快,你吃得慢就成就得慢。所以说与这个经没有关系,主要是与修学经的人有关系,你看对哪部经理解得透彻一点,能理解得快一点,那你就成就得快一点,所以说我们不要分别,经与经之间没有分别。所以说,法无高下,法法平等,不平等的是我们悟性的高低。我们的悟性,愚痴重一点,迷惑重一点,可能就慢一点,迷惑轻一点,见性就快一点。所以《楞严经》与《金刚经》成就的快与不快,是在于本人而不在于经。这两部经,分不同的根基不同地对待,这就是馒头跟米饭的问题。有人喜欢吃馒头,他就觉得馒头好,有人喜欢吃米饭,他就觉得米饭好。这也就是这个道理,有人喜欢《楞严经》,他就觉得《楞严经》好,有人喜欢《金刚经》,他就觉得《金刚经》好,所以说,主要是看个人的根基、个人的因缘。
第二个问题:“禅”,翻译成汉语的字面意思,就是叫“静虑”,静就是安静的静,虑就是思虑的虑,“虑”称为禅。但是这是非常片面的解释,这称为直译,这种意思远远不能满足“禅”的真正含义,这个“禅”的含义非常深、广。因为说到禅,它包含了一切自在、洒脱的修为,一切自在的修为都可以称为禅。一切清净的,趋于清净的修为都可以称为禅,甚至说,禅代表着大智慧,一切智慧的言行,一切智慧的举止,一切智慧的起心动念、行住坐卧,一切智慧的表现,都可以称为禅。禅是智慧的显现。所以说禅它包含的含义非常深广,特别是大乘禅里面,它简直包含了所有的积极进取智慧的东西。比方说,在语言方面,斗机锋,它有禅意;在思想方面,有禅思,“思”就是思维的思,禅的思想性的东西,贯穿于哲学、文学,包括艺术,还包括我们对佛的信仰性的东西。比方说四禅天,达到一个禅定层次等等,这都包含着多层的深广的意思。所以,凡是有智慧的表现方式都可以称为“禅”。当然,说“静虑”在小乘禅修里面,一般是小乘禅修里面讲到静虑的问题,归纳在打坐禅定的时候,人的一种思维,乃至引起身体结构的变化,乃至超意识的一种思维,所以称为静虑。但在大乘禅里面远远不止是自己的、个人的修为问题,包括着整个社会的、众生的一切智慧、积极进取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禅。所以说,行住坐卧皆是禅嘛,什么都是禅?你走路也是禅,看你怎么走法;说你坐也是禅,看你怎么坐法;说你睡觉也有禅,看怎么个睡法。所以说禅所包含的就非常多了,凡所有一切有智慧的一切的表现形式,只要是智慧性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把它称为禅。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尽快问,要珍惜这个法缘。大家能同修《法宝坛经》,能同修《金刚经》,这是在前世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处种了善根,我们才有因缘聚会,才能在这里共修无上法宝。(选自《禅修开示录合刊(一)》通澈禅师答疑开示部分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