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再返回来看禅宗祖师的说话:有僧问:“如何是佛?”洞山和尚答:“麻三斤。”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和尚云:“庭前柏树子”僧问曰:“如何是学人著力处?”答曰:“嘉州打大象”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答曰:“陕府灌铁牛”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答曰:“西河弄师子”……,这些对答之间老是不搭边儿,一个说东、一个说西,两个人讲话靠不到一起,没有一点儿逻辑性,没有一定的范畴。
我们的祖师,从来不是你问一句、我答一句的对话,没有一个是顺着这条线说的。问:你吃饭了吗?答:我吃了。问:你吃饱了没?答:我吃饱了,祖师不是顺着这个线走。问:什么是佛法?答:哦,我给你讲一讲吧,或者你去看一看经书。又问:三皈依是怎么回事?答: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禅宗祖师那里没有这条线,我们看了很多祖师的语录,在所有的解答公案中,没有按照这条线走的。
还有的,学人他在那里干活、在舂米。祖师问:你舂米舂累了吧?累不累啊?答:啊!我累了,从来没有按这条线走的,有这样问答的吗?没有。他总是问鞋子,答帽子,在我们看来都是语言怪异、神态怪异。怪异是什么呢?就是不按常理对话,不按章法出牌。
问:如何是佛法?学经教的人呢,就要按照学院式的学习方法,说佛法分为几个部分,佛教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这部经典主要讲什么,那部经典讲什么思想……,一定是这样的。
可是你看禅宗祖师们是这样回答的吗?他没有。要不呢,棒喝;要不呢,香板子打;要不呢,掉头走了;要不呢,答非所问,说的都是不沾边儿的话,根本就不按照我们的思维走,这就是禅法啊!如果要是顺着我们的思维走,我看,一百年也见不了性,一千年也见不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