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精要
新闻精要 -
- 法雨甘露更多>>
- 越是没有修行的人,这个傲慢心越重,修行越不好的人,慢心越大,最后生大我慢。这是修行的一种障碍。 ——常净法师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更多>>
-
佛事咨询:13589008250
华严寺客堂:0533-8593541
淄博华严寺微信平台:HTHYS1
大地慈养院:0533-7289195(办公室)
-
- 新闻精要
-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学诚 发表时间:2017-10-27 10:07:12
字号: 小 中 大 [双击滚屏]当前和未来,积极建设文化寺院,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传播佛教文化,继续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及“一带一路”学术文化交流活动,陆续在海外开设汉传佛教道场,以种种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开拓将中国佛教及中华文化的形象和声音传向世界,提升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都将是新时代中国佛教的重要使命。
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宗教界代表,有幸受邀列席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充分体现了党对宗教界人士的尊重和关怀。现场聆听习近平的重要报告,更感到亲切、振奋和充满力量。报告气势宏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满创造力、战斗力和时代性、现实性。报告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特征,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中华民族站在历史的新方位,中国佛教界也要与时俱进,担负新的时代使命,积极作为、创新发展,推动佛教中国化迈向新境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国佛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共同的中华文化价值源头,拥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的共同价值诉求。佛教中的诸多理念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广泛的宗教伦理支撑,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发挥助推作用。
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佛教界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自身建设、传播弘扬、服务社会等方面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有效探索,也是顺乎时代潮流、合乎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佛教的思想建设方面,要深入挖掘佛教教义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释,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
倡导爱国爱教、正信正行,积极加强自身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佛教力量
只有始终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才能保证佛教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正信正行,佛教才能在发展中永保原动力、持续焕发新活力;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佛教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和自我超越。
为配合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后,佛教界将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引导信众正信正行,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弘法利生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开展契理契机的弘法利生活动,提高中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佛教力量。在过去5年中,我们为此作了一系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今后,中国佛教界还将继续提升道风建设,加强规范传戒工作;继续加强教制建设,积极宣传落实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以更大力度推进中国佛教法治化进程;继续提高思想文化建设,推动《大藏经》校勘研究翻译工程,办好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开展国内国际跨界别、多层次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加强人才建设,推动中国佛学院新校址建设以及各地佛学院建设,创造多种平台培养佛教中青年人才,以现代手段开展信众教育,积极引导信众正信正行。
积极提倡、践行“人间佛教”,助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而“人间佛教”也正是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努力目标,二者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人间佛教”主张,通过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六度四摄以利益人群,自觉地以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一理想和实践不但对社会人生的净化提升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丰富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与选择。
在建设“人间佛教”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不仅致力于探索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同样也致力于追求人类社会的和平与福祉、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美丽。自他不二、依正不二的生命观、世界观,可以为人类相依共存的“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价值支撑,助力中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中国佛教将继续发挥在公益慈善、环境保护、两岸关系、对外交流、文明对话、“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火种、桥梁、纽带作用,促成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华民族的全面崛起。
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佛教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曾在长达2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铸就了中华民族慈悲宽容、乐善好施、热爱和平、注重精神生活等美好品质,连接起中外友好往来、人文交流、人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为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贡献。
面对新时代的新诉求,中国佛教将继续挖掘佛教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对之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诠释,不断补充、拓宽、完善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文化使命担当意识为社会主义新文化、人类新文明贡献力量和智慧。当前和未来,积极建设文化寺院,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传播佛教文化,继续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及“一带一路”学术文化交流活动,陆续在海外开设汉传佛教道场,以种种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开拓将中国佛教及中华文化的形象和声音传向世界,提升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都将是新时代中国佛教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的报告继往开来、高瞻远瞩,其深刻精神实质与丰富内涵需要深入思考、细心体会、认真贯彻。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的重要报告,全面把握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中国佛教四众弟子,努力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精进努力。
迈向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
日期:2017/11/6作者:admin阅读:92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