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参问:阿弥陀佛!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净土宗是讲那个带业往生,往生极乐。禅宗是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想请问师父,是明心见性后再修行成佛?还是说见性就能成佛?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禅宗里有一个修行的庞蕴居士,他的一家人包括他的夫人,还有他的女儿和儿子。当时他走的时候,他是生死自在的。就是他不想在这个世间呆了,他自己就说要走了,他的女儿知道他要走,就坐到他的座位上,自己先走了。然后庞蕴居士接着也走了,然后他儿子……,有坐着往生的,还有站着往生的,还有躺着往生的,我就想请问师父,它在禅宗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禅师开示:生死已经了了,自己能掌握生死,就是这种境界啊。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禅宗就是这样了脱生死,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住就住,就是来去自由嘛。我不想住了,在这个世界住够了,就走了嘛。走了以后还可以再来啊,但再来的时候就不是这个身了,这个身已经被烧掉了。所以说,什么是来去自由啊?就是想走就走,想来就来啊,想住就住,想走就走,这就是来去自由,这就是禅宗的自在啊!那你有挂碍,想走的时候走不了,哎呀,这样放不下,那样放不下,这有没完的事,那有没完的事,想走的时候走不了。挂碍太多,也没办法。有时候是业障所牵,你不走又不行,你这样来去不自由,有业力所牵。所以说,到了禅宗的自在,没有业力所牵,就是自己想自在嘛!想走就走,不想住就不住。
至于说明心见性也好,见性成佛也好,带业往生成佛也好,基本就是讲了一个归宿问题。其实我们学习佛法,不管归宿如何,重要在于修行的过程。你说你往生极乐世界,你都死了,你这一世还管那么多?管你死了以后去哪?这么个弄法,你这一世也鼓捣不过来,你能考虑那么深远吗?每个人无非是死也得死,不死也得死,最后没办法,那就死一个好的地方吧!其实这个地方到底是真好还是假好?谁也没有保证,在临死的时候也计较不了那么多,你去哪了就去哪里了,还由得你要去哪里?生死自在,那种是极少数的。你到了四大分离的时候,如果你业力重的话,那痛苦得不得了,呲牙咧嘴的,你整个是浑身抽蓄,四肢翻腾,我们都见过快死的人啊,那是个什么状态?上气不接下气,气都喘不动了,浑身难受,四大分离,话都说不出来,想睁眼睁不开,想说话说不出,浑身疼痛。那个时候我想,什么极乐世界,什么这个那个,那真是记不起来啊!
为什么这样讲?你不信你生上一场病,你在病床上,病,那还不是死啊!生病与死的痛苦比,不知道要轻多少倍。不要说重病,你就是感冒了,你躺在床上试试,你给我打起精神来!提起念头来!念阿弥陀佛!你给我提起来试试看,没有几个能提起来的。这个我亲自试过,就是这样。有一回感冒了,躺在床上,头昏脑胀的,恶心、浑身难受、浑身酸痛,那个时候说念阿弥陀佛,不要说念佛了,放个念佛机都嫌吵得慌,觉得是噪音。都难受得到了那份上,你说提正念,那不是我们这种心力所能达到的。像禅宗大德坐在那里往生,坐着坐着,就能嘎然而逝,那是心力达到一种很强的程度的时候,才真的能自由生死。心力非常强,不用躺着死啊。不是说病得直不起腰来了,他就坐在那儿死了。而是达到了武林高手一样能自断心脉,咔!一下就死了。但是一般人,如果你心力不够的话,绝对提不起一点正念头来,你一点正念头都提不起来,那个时候你只能是随业而转啊!死了就是到哪头算哪头啊,就那么回事了。
所以我一直说,大家修行要注重这个过程,不要老注重那个结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好,升兜率天也好,去琉璃光净土也好,那都是些名相。你鼓捣了一辈子,你能去哪儿?那个还不知道咋回事呢?你一辈子就耽误了。所以你先把这一辈子弄好。《坛经》里面也这样讲,你先把你这眼前一套弄好,你再说那个果。你这一辈子在因地上都没种好,你老想得好果,老想到极乐世界,到那里是好,你能去了吗?你这样可能是去不了。也不是说去不了,就是你去了又能怎么样呢?你这一辈子都没过好,你去了又能怎么样呢?就是你去了也未必能安心在那里啊。那你的挂碍大了,到了极乐世界你挂碍娑婆,还不如娑婆世界呢!到了极乐世界又想回来,你挂碍大啊。
所以说,这些对未来的描述,其实怎么都可以。关键是你现在的、当下的修行过程,当下的这个心地,这才是关键,这个当下很重要啊。所以《金刚经》也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未来心更不可得,就是指的这个道理,三心都不可得,你成天的寄托在未来,未来心可得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说你不要寄托,你还要注重当下,这才是根本。(选自《禅修开示录合刊(一)》通澈禅师答疑开示部分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