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会公告更多>>>
-
- 新闻精要更多>>>
- 淄博桓台华严寺春节金光明供灯祈福法会通启2019/1/27
- 大地慈养院《夸夸俺家》2019/1/14
- 华严寺大地慈养院第六届慈善公益活动圆满2019/1/11
- 华严寺大地慈养院第六届慈善公益活动通知2018/12/26
- 桓台县副县长张京义领导一行重阳节慰问大地慈养院2018/10/22
- 华严寺大地慈养院第二届重阳节爱老敬老出游踏秋公益活动圆...2018/10/22
- 淄博华严寺观世音菩萨出家日法会通告2018/10/22
-
- 法雨甘露更多>>>
- 【大和尚法语】禅法不是用语言所说的,更不是用文字所说的,你著于文字,你著于逻辑,你著于事相,乃至你著于言语,这都不能见性,反而你会越走越远。 禅法是心法,唯心而得。 ——常净法师
- 在线留言
-
- 慈悲关怀更多>>>
-
- 禅修天地更多>>>
-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27)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这是指止观法门,修止观的。“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坐在这里干什么?说观心、观静,心不起念观静,不动不起,然后就在这里开始用功。迷人不会观,观出毛病来了。观着观着,日久成魔了,观着观着,日久成颠了。我们的禅修,在打坐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大家去观什么。我们坐在这里干什么?你说干什么?你想干什么?有的人说我想干什么干什么,你想干什么都是错误的,你不想干什么也是错误的。你坐在这里并不是说,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你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个东西你控制不了啊!你说我坐在这里妄想太多啦,我不想让它想。你不想让它想,它就不想了吗? 我想念佛,我想提起正念,你想提起正念你就能提起来吗?你提着提着就跑了。我提阿弥陀佛,我提释迦牟尼佛,我把正念提起来。好,你提吧,你连一分钟都提不起来,早没影了。不行!我拉回来我再提。这些东西在我们大乘禅法里面,都没有要求你去这样做。只要求你去参,参。最后怎么参啊?怎么用功夫?我们还没有开始学呢。所以,你现在坐在这里,是看看你能怎么样?看你用上功夫还是用不上功夫。 为什么有些法门经过多少年以后,慢慢地被淘汰?有些法门则经过调整被保留了下来?这是经过实践验证出来的。比如念佛持名号,就是持名号,也不让你太执著了,这个名号执著的太久了、太盛了也不行啊!这并不是你的错,只是你的根机不够。你打坐,观着观着没影了。包括一些止观,小止观,大止观。大止观更观不来啊。小止观,观观也出毛病。 有的人说,我坐在这里干什么?那人说,你就抱住你的心,念头起来你就把它摁下去,起来你就把它摁下去,不要让它动念。这是修行吗?这个是不是修禅啊?这个是不是如法啊?是不是正道啊?这个不是。念头起来摁下去,无非是石头压草啊!它现在不起了,你一不压它,它又起来了,还不是一样?所以你都在做些无用功啊!“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这是六祖大师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见地。后来的祖师的各个宗门宗派的教化,也没逃出这个见地,都是以此为根本,以这个教义为根本。修禅的人很多,打坐的人也很多,但是如实修的人很少,因为不能踏实下来。大部分的人打了几天坐就出毛病了,便执成颠。因为心里面偏执的东西,执久就成颠、成魔。你心里面只要有一丝一毫的东西,就会执久成魔。所以执著二字很可怕。修禅,你的心里面不要执著一点点的东西,包括法、法相。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看这一段话,善知识啊,本来正教,是说佛的正法,无有顿渐,就是没有什么顿渐之分。法无顿渐,是六祖大师在禅法里面一直强调的一点。这个法没有什么顿渐之分,人性自有利顿,是说人的根性有利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说迷人渐修,悟人顿契。就是愚痴的人、迷惑的人,他要慢慢地修才能明白;智慧大的人,悟人顿契,就是一下子就能契机契入,就明白了。自己知道本心,自己知道本性,即无差别。总归来说,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性,是没有差别的。 最后人与人也是没有差别的。只是有的人痴一点,反应慢一点,有的人反应快一点,只有这么一个差别。人的智慧,众生的智慧,其实是等同的,就是说见性后,智慧是无差别的。就说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他比你聪明多少,你比他傻多少。智慧是均等的。什么不同呢?就是迷悟的不同,顿渐不同。有的人反应慢一点,明白这个事理缓一点;有的人明白得快一点,是有这么一个差别。但是自知本性,自知本心,最后是无差别的,等觉嘛。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不要以为谁比谁聪明多少。立顿渐之名,其实是假名而已。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先立的是什么呢?无念,无相,无住。宗,体,本。他说以无念为宗,无念就是离念的问题。“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相者,于相而离相。什么是无相啊?是在相中而无相,于相而离相。这个无相不是叫你毁相,不要外相,不要相,而是教你于相而离相,在相中又不执著于相。讲的是不执著而不是不要。无念者,于念而无念。 无念,就是在念中而无念。就像我们坐在这里,何为无念?我坐在这里什么也不想,我就是打坐,可是呢,你如果什么也不想,这个禅坐还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这叫什么禅啊?空心禅。那有什么用呢?没用。而是要于念而无念。有念不怕,但是不随着念走,不执著它,随缘应现,随缘度化。 所以,我们对外面的事相上,不要产生分别;同样,对我们内心起来的念,也不要产生分别,对你内心起来的念不分别、不执著,与在外面的事相上不分别、不执著是相同的。所以,你首先要对你内心起来的念不分别、不执著,其实你内心起来的这些念,不是让你断灭,而是让你转而已。有的时候你起了些恶念,有的时候你起了些善念,这些念总是要起的,这个念本体就是性空的东西。念是一个空性的东西,比如说你的恶念是怎么起来的?这个不是有根的。这个善念恶念,这个念本身就是空性的。 何为空啊?就是说这个念,第一你可能由于宿世的业障、宿世的罪业、因果、因缘,而形成你现在的一种恶念,这种恶念果熟了,产生出来了,这种恶念也可能是过去的一些恶种子的应现。再一种,也可能是你存在的外在环境,是一种恶的环境,使你这种恶念起来,你恶念的产生无非是由于你的内外环境所致。念有起就有灭,有善就有恶,起也好,灭也好,善也好,恶也好,这些念本身就是空性的,不能去执著。有的恶念是业力所牵,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恶念就起来了,起来了就是业力。 所以,要于念而无念啊,就是在这些念念之中而无念。这不是让你断念,有些念是断不了的,你真的把念断了,也并不一定能够成就。你原来的一些念,都是杂乱无章的,善善恶恶,因缘果报,业力所牵,万法的种子,统统的产生出来,形成各种念。你在修行过程中,慢慢地这些念自然而然会起,而又会慢慢地都会归顺为正念。 用这个外在的环境来讲,我们如果吃饱了饭的话,我们不会动饿的念头。但是当我们非常饥饿,饿得不行了的时候,我们动的最多的念就是饿。这个饿就是一个念头啊,那怎么办啊?吃饭就是了。有的修行人却要把这个念头压下去!就是不吃饭。一天不吃,两天不吃,三天不吃还行,四天五天你饿死了。这可能吗?不可能。所以对这个念,所以很多祖师说,你饿了吃饱了不就行了嘛!就这么简单,怎么还出了这么多事呢?打瞌睡了,你睡不就行了吗?睡足了不就不瞌睡了嘛!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迷人、愚人他就搞复杂了。饿了,修行人怎么会饿呢?这是妄想所致啊,我得把饿的念头消灭掉,我要把饿转成不饿。你怎么转啊?你肚子里面没东西你能转成不饿?瞌睡了,修行人怎么能睡觉啊?你看人家那个祖师常年不睡,我也得常年不睡。最后把祖师们都气得没办法了。你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就行吗?众生迷就迷在这里,起念,造作。人家不吃我也不吃,人家不睡我也不睡,人家不穿棉衣我也不穿,人家冬天赤脚我也不穿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思维,这都是错误的。所以这个念,应该是于念而无念。这个念当体是空的,但是它是有因缘的,不是随便这个念头就起来的。只要有因缘的东西,就有起有灭,就是性空的。 我们的生命是怎么延续的啊?就是念念相续。我们如果没有念,可能就死了吧?那真的无念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于念而无念的这种修行方式。我们起的最多的就是念,起心动念嘛!为什么《地藏经》上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为什么众生、业障凡夫起心动念都是罪业呢?这是有因缘的,因为他自私啊,贪嗔痴等,就会起这些念。我们要做到于念而无念,无念不是断念。念起来不要怕,它本性是空的。有的念头起来它会熏习的,比如小偷,念头起来以后,越偷越想偷,有念变为现行,先偷小的后偷大的,越来越收不住手。这是什么毛病呢?这就是不断熏习过来的,欲望恶念的增长,一次一次的累积增长。修行也是,你每天精进地修行,越修越想修,越修越精进。你这个念,不管你怎么做,这个念常常的起来,就会坚固增长,这就不能成为无念。 何为清净?清净是与有作、造作、作取相对立的,越做越想做,这是在作取,在造作,这不清净。坏事越做越想做不好,好事越做越想做也不好,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在有念中行为。等到有一天“嘎嘣”弦断了,好了!心不清净就不行。我们修的是清净心,清净心有了以后,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恶念,都是在随缘度化,那个功夫是深不可测的东西,等到你心清净了以后,与事相都已经无关了,这是无念。 “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人的本性是空性,所以无住,这是人的本性,它是随缘的。我们拿众生的形态来讲,水里面有众生,有鱼鳖虾蟹,它们为什么长成那个样子?不是它想长成那个样子,而是在水里面,它随缘水性,只能长成那个样子。它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多余的,都有用处。人也是一样,我们长成这个样子,也是随我们的因缘所成,不是我们想长成这个样子才这个样子,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没有多余的,没有哪一个东西是多余的,长到我们身上的都是有用的,这就出来一个随缘的问题。 因为随缘,所以有了众生的各种形态,因为随缘,所以无住。如果有住它就不随缘了。它若不能随缘,就不能进化,没有变化,其性就非空,所以无住是人之本性,众生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于世间的好坏、善恶、冤亲,还是受到言语刺激,受到别人欺负和争斗,我们都不思酬害,视之为空性,都不去计较。发生过了就过去了,就像没有发生一样,不留痕迹。我们做的善事也不留痕迹,做了就做了。别人欺辱了我们,也不留痕迹 ,并将为空。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念念之中不考虑以前发生过的一切恩恩怨怨。 -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27)[2018/12/28]
-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26)[2018/12/15]
-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25)[2018/11/28]
- 情生智隔,想变体殊——常净法师[2018/7/20]
- 《六祖法宝坛经》浅说(24)[2018/6/30]
- 图片鉴赏更多>>>
-
-
推荐导航
慈养院概况机构设置慈养院规章入住须知慈养老人慈养院掠影慈善格言爱心祈愿慈养动态功德榜 -
-
- 功德榜更多>>>
-
华严寺大地慈养院善款账号: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
账号:6228 4802 8863 5311 971
户名:释常净
- [2018/1/11] 感谢吴波全家为华严寺捐赠4800元
- [2018/1/11] 感谢田辉全家为华严寺捐赠2750元
- [2017/5/27] 感谢一心全家为华严寺捐赠30000元
-
- 爱心祈愿更多>>>
-
-
- 般若文海更多>>>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
有人说: “不要追一匹马,你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能吸引一批骏马来供你选择。不要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时机成熟时,便有一批朋友与你同行。” 在我们的世界里,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相处,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成为知己,更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认可自己。 无谓地迎合别人,不知不觉,真正的自己就这样在取悦别人的过程中,被慢慢地磨蚀掉,而失去了自我。 我们总是欣赏别人,挑剔自己,总是在经历种种诱惑、挫折之后,把自己修剪成别人喜欢的模样。 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独一无二的自己,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代。何不给自己更多的鼓励,去欣赏和丰富自己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你身上的特质自然会吸引志趣相投的人,而不必为了迎合别人而故作姿态。 丰富自己,可以去读一本好书,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品味。 书籍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徜徉在书海里,与先贤对话,与智者沟通,受其熏陶和浸润,对一个人自身修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使你的内心保持淡定平和,使你变得知书达理,更加优秀。 丰富自己,可以多出去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旅行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的心态,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你的世界和别人不一样;旅行可以扩大你的视野,教会你成长,成为一个不同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丰富自己,还要善于自省。 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而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 自省,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更加丰富自己的人生。 其实,丰富自己也不需要刻意,只要你做好每件事情,岁月就会回报你。 许多有益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沉淀下来。一个懂得投资自己,丰富自己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自己丰富了,你的价值就体现了。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 懂得丰富、欣赏和取悦自己,是一种幸福的人生宝典。在无人为我们鼓掌的时候,给自己一个鼓励;在无人为我们拭泪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安慰;在我们无力前行的时候,给自己一份自信。 抖落昨日的疲惫与无奈,抚去昨日的伤痛和泪水,去迎接明天崭新的朝阳,走向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2018/12/15]
- 弘一法师10大改过之法,一心改过,...[2018/6/27]
- 平常心参禅[2018/3/18]
- 花雨不沾衣[2018/1/5]
-
- 在线影音更多>>>
-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摩尼佛出家日...
农历二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逢此殊胜日,让我们广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祈愿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解脱! -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摩尼佛出家日...[2018/3/23]
- 观音菩萨成道日|华严寺供灯法会[2017/7/14]
- 2017年元旦,大地慈养院老人集体...[2017/2/4]
- 新年祈福 佛佑平安:20...[2017/2/4]
-
- 功德捐助更多>>>
- 账号:6228 4802 8863 5311 971
户名:释常净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
账号:1523 8901 0400 03454
户名:大地慈养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桓台支行新城分理处
账号:2389 0104 0003 371
户名:淄博市桓台县田庄华严寺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桓台支行新城分理处
账号:6228 4802 8826 0428 579
户名:释常净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
垂询电话:13864408250 0533-8595369
- 友情链接